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小刘

【专家视点】

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图侵删)

作者:高 翅(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秉持“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世界。《管子·五行》有云:“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非常注重自然对万物的养育和影响,产生了“仁民爱物”等关于自然和万物关系的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智慧,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养分。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须“顺天时,量地利”,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谋求发展,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斧斤以时入山林”等中华传统生态观念,为我们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启迪。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作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就要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多年来,湖北神农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其实践经验表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科学研究、旅游开发、绿色经济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智慧和担当。我们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书写国强山川美、人民诗意栖居的和美篇章。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22日 06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7月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银保监会官员谈人身险业利差损风险防范:适度鼓励权益类投资

多地党政主官调研暗访政务热线和办事窗口,有的现场坐班

三星S9 S9+正式发布 骁龙845升级双摄

传统月饼如何跟上消费新“食”尚?

日本2024年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出口额超1.5万亿日元

重庆发布今年首个洪水橙色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哈马斯高级成员:美方称停火协议“接近达成”是“错觉”

恒瑞回应PD-1组合出海美国再延迟:确认具体原因后尽快采取措施并重新提交申请

世联行: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减亏512万元

余承东:华为开发者大会今年6月举行

哲学在当代的回响

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清晨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