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代表焦扬:建议加强基础研究紧缺人才自主培养

小刘

“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也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1月20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分享复旦如何吸引全球“最强大脑”。

上海市人大代表焦扬:建议加强基础研究紧缺人才自主培养
(图侵删)

焦扬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党中央赋予上海率先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任务。人才工作战略谋划和政策虽然创新不断加强,但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如基础研究人才总量供给不足,高水平顶尖基础研究人才稀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高。

“十三五”期间,复旦引进800多位高水平人才

“人才的高度决定了大学的高度,一个城市也是如此,人才的高度决定了城市的高度,还决定了国家的创新的能力,也就是国家的高度。”焦扬介绍,复旦正实施“大人才”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最优先战略地位。“十三五”期间,复旦引进了800多位高水平人才,其中国家级人才占很大比重。

什么样的人才是需要集聚的?在焦扬看来,首先要集聚战略科技人才,他们是引领前沿科技发展、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部分。还要集聚领军人才,带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让人才队伍有源源不断接续创新的活力。

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有一批学贯东西、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引领理论创新、学术创新、能够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一批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能够打造冷门绝学之作的人才。

焦扬表示,复旦大学深化人才综合评价改革,不唯帽子,不光数论文,而是以人才的价值、能力、创新、贡献为导向;改革人才使用机制和发展机制,让重要的资源向人才集聚,实现人才在哪里,资源到哪里,让资源跟着人才走,而不是搞大锅饭,平均分配。

为创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复旦在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服务保障等方面“保驾护航”,破解人才的“急难愁盼”,让人才安居安心。

新年伊始,复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焦扬在会上提出人才战略目标:到2035年,学校成为近悦远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沃土,集聚大批世界一流学者,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前列,基本实现人才供给自主可控,为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重大贡献。

基础研究人才要增“量”提“质”

作为市人大代表,2022年上海两会上,焦扬建议加强基础研究紧缺人才自主培养。

她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创新高地的基石,其在科技创新型国家建设当中的战略地位无可置疑。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是中央交给上海的战略任务,这三大产业领域需要的人才大多来自数学、物理、计算机、生命科学、化学等基础学科。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按照有关部门预测,2025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队伍规模要达到40万人,才能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人才高地。”焦扬提到,目前上海市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在校生规模只有4万人左右,高校人才培养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产业人才的大规模发展需求。

焦扬建议,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要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按照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沿产业需求,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能,“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度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复旦和华为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瞄准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对接产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来培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打造复旦-华为微纳电子、复旦-华为信息与智能计算、复旦-华为生命与生物工程融合创新研究院,以新型产教研用共同体建设带动培育高水平基础人才。

此外,焦扬建议,基础研究人才要增“量”提“质”,应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紧缺人才的招生、培养、就业、落户等机制;基础研究领域可参照五大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用就业导向来撬动全国优秀人才向上海集聚;在“双一流”建设和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重点支持高校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和引导部属高校结合前沿领域建设创新学院,加大对拔尖人才的培养。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杭州楼市新政公布

零利息?整形美容商家推出“低价套餐”引导学生医美贷

听“幕后英雄”讲述光影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

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今晚报》创始人李夫逝世,终年97岁

鉴赏|“六百年之巨匠”:从拉斐尔到欧姬芙的艺术演变

把伟大胜利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

“AI医生”能取代医生吗?他们这样说

科普|为何叫它BA.2.12.1- 奥密克戎家族命名揭秘

公安部:问题突出企业和驾驶人纳入“黑名单”,禁止参与春运

上海建国西路一沿街商铺发生火灾,火势已扑灭无人员伤亡

卡车冲撞以色列公交站事件已致1人死亡约40人受伤

上海市人大代表焦扬:建议加强基础研究紧缺人才自主培养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清晨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