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邹平市到上海,950公里,骑行8天,小皮于2月2日年初二动身,2月11日骑行回到了上海师范大学的校门口,被称为“全网最想上学的人”。
“我回想当初为何要骑行返校。与以往的骑行相同的,每一次出发并没有特定的理由。”小皮是上海师范大学研一学生,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大概是性格使然,骑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是极其热爱生活的表现,那就骑行吧。”
事实上,2021年五六月份,小皮便自己一个人骑行从山东到黑龙江五大连池去看望一个朋友。之前他也有环青海湖、环海南岛等其他一些骑行。他的父亲亦是骑行爱好者,对儿子的行为表示支持。
骑行第一日 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启程:路上情况难测,做好随机应变准备带好必需品,带了两身衣服、手套、帽子等,提前买了一个60000毫安的充电宝,带好骑行装备,出发前检查自行车状况,小皮上路了。
小皮谈骑行返校的初衷前后十天,骑行八天,玩了两天,一天是扎车胎后在郯城换胎,停留下来逛郯国古城,另一天他选择游览了南京博物院。“一般来说每天骑行100-150公里正好跨越2-3个县的距离,就相应地骑到县市或者镇上为止。”长距离的骑行自然需要规划,小皮计划先到南京,再到上海。因为无法预计路况以及天气变化和当天身体状态,所以他没预订更详细的规划,只在心里做好了随机应变的准备。果然,他碰上了雪天,以及突如其来的扎胎等。
扎胎了,修好就是了,或者推到专卖店换胎;爬坡爬不动,继续努力,实在不行就下来推车;风雪天很冷路也滑,那就少骑一点多吃口热饭;身体疲劳,那就停下来休息看看风景;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心理上的,一个人骑有时还是会孤单,前三天小皮开了直播,随即发现这有碍自己观察和思考,便果断停播。
郯国古城收获:风情地貌和温暖的陌生人冬天的路上景色略微单调,雪后倒是别有一番景致。只是骑车太冷了,小皮有时候觉得还是难有心情观赏。
“一路上收获了……喜欢的女生拒绝好友申请的回复。”小皮谈了收获,说到这里严肃正声,“不要笑。”此外还收获了两条报废的轮胎,三份核酸检测报告。
雪中骑行这段旅程带给他的不止于此。“一段经历,随着旅程的延续,被人为的附加了越来越多的原本不具有的意义。”他说。不同地域的风情地貌被收入足底、眼底、心底。从山东到上海,他一路感叹城市的发展与繁华,乡村沃野千里的富足。
在郯国古城,他被古城的新年气氛笼罩。所有人热热闹闹地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大部分携全家出动,或者一男一女青年的搭配。
“心里的不快乐突然变小了。我到现在仿佛都能记得住每一个人的笑脸。见到了那么多人的开心和幸福,让我由衷的感叹世界的美好。”他说。
骑行第六天,“泗洪县到盱眙的路上风雪交加,中午在一家店吃饭,店家姐姐很贴心地倒了热水。我的数据线不够长,手机无法放桌上充电,姐姐便把桌子搬近插座,很善良体贴;店里的奶奶看我愣神,告诉我筷子在哪里,还有店里的老弟,吃过后让我多休息一会,带我去有空调的房间让我烘干衣服再出发。外面很冷,房间里很暖和。”这些温情时刻在他的脑海中定格,也被他写在社交平台上。
小皮到达终点站:上海师范大学面对质疑:多次做核酸检测,人流密集处戴口罩在社交平台上,他收获了逾四千的点赞,有人盛赞“牛啊,沸腾的青春!”不过,网友鼓励支持的反应之外,也不乏质疑的声音。
质疑声主要在于疫情期间这种事情是否应该提倡,并且对苏州等地出现疫情的担心。“我想说我没有经过疫区,到学校后苏州才出现疫情,我也没有经过苏州市区,从常州骑到常熟和太仓。”小皮解释,出发前、入沪前和入校前,他做了三次核酸检测,均显示阴性。
此外,他很少在人流密集处停留,在人流密集场所他都会戴口罩,返校如实上报行程。“骑行相比高铁火车飞机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我接触的人可能更少。”在骑行前,小皮也考虑到经过的地域较多,范围较大。但纠结一番后还是选择上路,并在心里时时提醒自己,并做好个人防护。
在小皮看来,这样的骑行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每年都有大批骑友骑行川藏线等,那难度大多了,距离也远多了,这次骑行就是一个爱好者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已。”
小皮笑称,如果说非要有什么不同的话,可能是时间上的特殊,“如果说能激励一些人保持对喜欢事情的热爱,那也算是挺好的意义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皮”为化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恢复闽沪赴台团队游,专家:是大陆释放善意的表现,将助力岛内旅游业复苏
耶咦耶咦在超市“上班”20年的华仔又要开工了,网友:已在散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