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夏粮丰收 将“中国饭碗”端稳端牢

小刘

核心观点:粒粒粮食,饱含农民辛勤汗水,也离不开好政策精准发力。夏粮丰收令人欣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这就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经评论:夏粮丰收 将“中国饭碗”端稳端牢
(图侵删)

全国夏粮获得丰收!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扎实基础。粮食丰收,从来都不能只靠“天公作美”,而是要“人努力,天帮忙”。在去冬今春雨雪寒潮、春季病虫害、夏季干热风、洪涝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夏粮交出“丰收答卷”,实属不易。

从成绩单上看,有两组数据表现“亮眼”。一是播种面积保持稳定,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19.6万亩,比上年增加6.8万亩,这为夏粮增产夯实底盘;二是单产有所增加,2024年全国夏粮单产375.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0公斤/亩,这为夏粮产量创新高做足增量。

粒粒粮食,饱含农民辛勤汗水,也离不开好政策精准发力。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农业生产支持力度,毫不松懈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比如,为稳定夏粮种植面积,国家继续加大对小麦生产的支持力度,去年秋播前就提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为粮农吃下“定心丸”。又如,中央财政首次提前下拨16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资金,对提高单产十分有利。

夏粮丰收令人欣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夏粮只占全年粮食产量的20%多,大头还在秋粮,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当前正值秋粮生长期,进入夏季以来,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南涝北旱”现象。夏粮丰收之后如何保证秋粮生产,是接下来关注的重点。

再从中长期看,由于人多地少,我国粮食供求仍是紧平衡态势。且受到资源、环境以及育种技术研发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首先捂紧自己的粮袋子,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的难度也在加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这就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将平均提高10%到20%。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下等质量耕地占70%左右。因此,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建设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不断夯牢粮食产能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但是新品种一般培育周期长、难度大、失败率高。因此,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现代种业转型升级,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还要看到,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农民愿不愿意种粮、种多少粮,关键是看能不能赚到钱。因此,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好收成”变成“好收入”,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外,粮食产业是个整体概念,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这就要求,在不断优化生产体系的同时,也要提升粮食流通水平,逐步建立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仓廪实,天下安。接下来,巩固夏粮丰收的良好形势,持续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继续将“中国饭碗”端稳端牢。(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

来源:中国经济网

言短意长|无锡站,想说爱你不容易

听花酒回应被央视点名: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全面展开检查与整改工作

国庆档新片总票房破二十亿元

山东平阴农商行被罚80万元,有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问题

柯洁:知己知彼 所有选手都在通过AI训练

AI加速药物研发!莫德纳联手OpenAI:GPT嵌入公司业务各环节

共话科学家精神,内蒙古举行“最美科技工作者”见面会

缅方再拘留妙瓦底273名非法入境人员

2018年各大品牌“当家旗舰”完整回顾 你的手机在列吗

青海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敬斋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冷空气继续影响中东部地区 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阴雨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迎来新发展

中经评论:夏粮丰收 将“中国饭碗”端稳端牢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清晨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