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乐团被誉为“香港文化大使”,时隔四年,这支民乐翘楚将再度踏足祖国大地,在四个城市展开巡演。
11月19日-26日,在艺术总监阎惠昌带队下,乐团将先后到访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交响音乐厅、西安音乐厅、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周·秦·汉·唐”音乐会,以音乐融通古今,引领观众走进时光隧道。
巡演海报
音乐会曲目古今交融,由周朝出发。
周朝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文学作品蓬勃,礼乐制度发达,琴、瑟、笙、编钟等乐器种类繁多,加上五声十二律的确立,为中国两千多年的音乐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由乐团常任指挥周熙杰作曲的《周溯》,透过音乐对周朝的表述,回溯这个在各方面积基树本的朝代,并以现代人的角度展望未来。
秦代迎来了大一统,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并以长城抵御外敌入侵,宏大的兵马俑展现了当时的强盛,但穷兵黩武却加重人民负担。
已故民乐大师彭修文透过对兵马俑的联想,创作出幻想曲《秦·兵马俑》。作品先是简短描述战争场面,紧接着浓墨重彩地描述“人性”——在年年争战下,士兵与家人相隔万里,不能团聚的痛苦,行军的主题成了悲壮的号角,最终在强烈的呐喊中结束。作品对乐队交响性的表达能力有严格要求,很多独奏、重奏段落是对演奏家的“试金石”。
秦末群雄并起,项羽、刘邦分别大破秦军,秦朝覆亡,紧接是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在垓下的最后一战,被汉军重创,四面响起楚歌,这正是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写的情景。
乐团以李沧桑、“中国喜鹊”改编的版本为基础,重新为民族乐队编配,成为现在的革胡、琵琶、笙、中阮与乐队版本——加入时代质感后的作品更具张力,尾声澎湃的音乐,既标志汉军胜利,也象征一代盛世即将展开。
香港中乐团
汉代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造纸术、浑天仪、地动仪、瓷器等的出现和发展影响深远,张骞由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在民族交流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由乐坛神笔赵季平创作的《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将引领观众领略这条古代连结中西的通道,感受长安至西域一路的万种风情。
唐代则是中国和世界交流的另一个黄金时代,当时的朝鲜、日本、柬埔寨、缅甸、印度、斯里兰卡、东罗马帝国等,都和盛唐有经济、文化方面的往来。
由香港作曲家伍卓贤作曲的《唐响》,以现代人的视野观看唐朝盛世,时而以古典乐句呈现盛唐的宫廷之美,时而以爵士乐风表现现代都市的繁忙,带领观众穿梭中古今。
阎惠昌
1977年成立以来,香港中乐团广泛委约各种风格和类型的新作,迄今委约或委编的作品逾2400首,此番巡演带来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曲目。
“音乐会以现代人的观念和感情,回顾中华民族四个辉煌朝代,正迈向半世纪的香港中乐团将始终如一,宣扬中乐的‘和’与‘美’。” 阎惠昌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