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万物:一周城市活动

小刘

上周回顾:好吃的书市,听不够的微旅行,让人意外的展览

看见万物:一周城市活动
(图侵删)

“饿不死”的愚人书市

上周末,愚人书市在上海中心空中重启。野望书房主人翟明磊带来了《饿不死菜谱》,这是一本记录新冠居家隔离期间他和他的朋友们在家吃什么的小册子,菜谱共计133道,部分菜谱所附的点评像BBS一样盖起了楼。比如第22条,菜谱贡献者蜗牛先是提供了鸡蛋羹的做法,明磊想起了小时生病,外婆给他做的鸡蛋羹。蜗牛继而想起了山东老家做法更简单的鸡蛋茶。说完鸡蛋茶后,蜗牛就特别想家:“晚上给爸妈拨了个视频电话,妈妈告诉我小弟即将来上海,会让他带上炸藕棒给我,父母总是记着我们爱吃的那些食物。”(王越洲 图/文)

《此地吴人》:从环境声音剧场到城市微旅行产品

诞生自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你的地方”的《此地吴人》起初只是一件实景声音剧场作品,“观众”戴上耳机,跟着一个叫“小杨”的吴人来沪闯荡的经历和耳旁不时传来的无数与苏州有关的声音,在每一个"关卡"找到下一个线索,就能刚好把福州路上的近代史地标都走一遍。

偶然的机缘下,主创July和稻草人旅行的城市微旅行产品负责人见了面,发现彼此相投,就着手往产品化的方向打造它的第二版。在上周五的媒体场(内测场)结束后的交流中,一位喜欢摄影的男生说体验胜过网红沉浸剧场《Sleep No More》。尽管这个为微旅行度身打造的版本与初版相比可能少了一些"观众"自由离队探索的乐趣,对脚力的要求也提高了一些,但两个小时的聆听却不让人觉得枯燥冗长,只觉信息量非常大,一次体验可以在日后反复唤起记忆,仿佛只要来到福州路就能再度和“吴人小杨”跨时空相遇。

除了声音作为引导行走的主要媒介,主创团队“老妖精”还精心准备了新旧地图与报纸,让视觉和听觉经过不同的通道进入旅程。该版本6月7日每周末仍可体验,详情请查看

老妖精ssssss

微信公众号或稻草人旅行。(沈健文 图/文)

三线建设影像展的意外收获

“三线建设”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展览选题。在影像之外,图书角是本次位于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的《老工业基地及三线建设摄影展》的亮点之一,其中展示的

《再问沧桑:三线人物口述纪实》

是重庆工业博物馆通过走访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采访包括三线专家、建设领头人、技术骨干、基层工人等共计56人,在三线人物口述历史展项基础上,精心创作的首部纪实文学类著作。《六盘水三线建设音乐口述史》以三线建设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口述记忆为切入点,探寻了特殊时代背景“乐”的情感根源。

作为展品说明中的致谢方,上海大学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

则是展览的意外收获。2009年至2013年,上海大学的7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的带领下,辗转于上海、安徽、浙江之间,在旌德、绩溪、东至、贵池、临安等曾经的上海小三线所在地,采访了近二百位生活在各地的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出版《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等书,记录了小三线建设中普通上海人的记忆。展览将与5月27日结束。(王越洲 图/文)

本周推荐:展览穿过历史,书和独处有关,艺术中有万物

展览

以史为鉴。

上海丨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

本次江南文化艺术展通过五大版块,以专题的形式聚焦江南的文化特征,将分别呈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基调、安礼乐仪又旷达洒脱的江南性情、治平济世与明德修身的江南人物、阳春白雪与市井浮生的江南风尚、抱诚守真又开放兼容的江南气度。

展期: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需预约)

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展厅

详情请关注

上海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上海丨志鉴与乡愁——杨浦区地方志成果展

展览将以杨浦区地方志成果和上海近代市政文献主题馆馆藏为依托,展示了包括《丰城新村街道志》、《控江新村街道志》、《上海小志》、《亲近中国》等一系列中英文地方志鉴。

展期:2020年5月15日-6月14日(需预约)

地点:杨浦图书馆一楼展厅(长海路366号)

详情请关注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微信公众号

宁波丨丝路 · 港城——宁波“海丝”的影像文本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一直将挖掘宁波港城历史,此次与四明影社合作的“丝路·港城”摄影项目中所展出的十四组影像作品通过视觉语言表达了对于时代的思考,探讨了现代文明与宁波“海丝”历史文化遗存的关联。

展期:2020年5月18日-2020年6月28日

地点:中国港口博物馆阳光大厅

详情请关注

中国港口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阅读

踽踽独行于人生之路也许是生活的本质,在疫情时代,这一能力似乎显得格外重要。

《夜的命名术:皮扎尼克诗合集》

“我知道——我在幻象里看到过——我会死于诗歌。”去年末出版的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诗歌合集《夜的命名术》是国内对该诗人作品的首次引进。在书中诗人以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为名发表的全部诗作以及包含诗人生命最后三年部分作品的未结集出版诗作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孤独、创伤、死亡的思索。

《质数的孤独》

“质数只能被一和它自身整除。在自然数的无穷序列中,它们处于自己的位置上,和其他所有数字一样,被前后两个数字挤着,但它们彼此间的距离却比其他数字更远一步。”《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书中页码以质数编码,讲述了爱丽丝和同学马蒂亚从童年到二十多岁的孤独生活。他们被各自童年的创伤笼罩,彼此若即若离最终没能走入彼此的生活,恰如一对孪生质数。

《我的奋斗1:父亲的葬礼》

“对心脏而言,生命的含义再简单不过了:它将尽可能长地持续跳动下去,然后停下。早晚会有那么一天,这个扑通扑通的、有节律的心脏搏动会自动终结。”这是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的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第一辑的开头。本辑事无巨细地讲述了自己从童年到婚姻时期的林林总总,主线是作者与父亲和哥哥之间隐秘的关系,并以父亲的突然去世贯穿全书。

艺术

北京·群展丨紧急中的沉思

“紧急中的沉思”

这一展览意味着观众将戴着口罩、彼此间隔两米;刚刚测过体温且温度低于37.2摄氏度;以及通过扫描二维码证明过去十四天没有离京记录——我们从未对观众有过这样多的假设。展览汇集二十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在过去十五年间创作的作品。

时间:2020年5月21日-8月30日

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北京·群展|那看见万物的,知道万物的,就是万物——

画廊周北京

2020新势力单元

在古今中外的很多人类社会中,人们理解自身在宇宙中处于何种位置的过程,是一个与更高的精神和神圣价值取得联系的过程。此次群展的十九位艺术家和艺术家组合触碰、探索甚至重新发明神秘或神圣领域,共享展厅却构建出多重宇宙观和时空性;他们带着对未知的敬畏,重申直觉、情感、想象力与精神性在知识生产和价值构建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实验有关存在的替代方案。

展览也意欲回应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些趋势,尤其是一种笼罩我们的“相信的危机”。今天,人与他人的关系被社交网络化,与商家或其他组织的关系由评分制度垄断,而我们自己有时被简化为购物平台上的“猜你喜欢”数据或社会信用的一个数字。进入“后真相”时代,“相信”变得不可能,信息操控成为了凝聚人心的有效手段,而个人的情感则是唾手可得、有待榨取的资源。

展期:5月22日—6月20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内798艺术中心

其他活动推荐:海报集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教育部:省部共建工作将集中力量支持中西部高校

民政部对济仁慈善基金会、天诺慈善基金会等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民警:其实我也……挺想报警的

山西运城:二孩及以上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120万元

带伞!多地暴雨!河南大范围降水又要来了

“雅思组合”黄雅琼宣布退出国家队

7月30日奥运会赛程速览转存!为中国健儿加油!

多家券商App因违法违规被通报 最新相关回应来了!

毛京波回望加入路特斯的第一年: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飞机“锁座”越来越多!网友:吃相太难看

弘阳地产:前8月销售251.12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移动支付避免过度依赖短信验证码

看见万物:一周城市活动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清晨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